忐忑不安中,“高老板”忍着没赎回。幸好,广发优选还算争气,一个星期后便重新站上1元。
不过,随后的股市行情虽好,但广发优选却涨得很慢,“高老板”又向朋友咨询,才知道基金表现好坏与基金规模大小有关,广发优选申购的人太多,当时规模达到了180亿元,“身躯太庞大,所以跑不动”。
其间,“高老板”又通过朋友的推荐,买进了富国天益基金,富国天益一直涨得很不错,等到年底,半年时间净值就达到了1.9元多,几乎快翻倍。“高老板”很开心,不过当时市场上高净值的基金很少,“高老板”还以为基金也和股票一样,涨得多了就会跌,所以赶紧赎回了。
同时,“高老板”觉得广发优选涨得太慢,将它赎回了一半。
也曾入误区
虽然是办公室里最先知先觉的基民,但“高老板”在基金投资中也曾踏入误区,和许多新入市的基民一样,“高老板”对净值低的基金也曾“情有独钟”。
拿着赎回富国天益和部分广发优选的钱,“高老板”开始了寻找新基金的路程。
去年12月,通过浏览基金信息,他发现了两个大比例分红的开放式基金,广发小盘和华安宝利,分红后前者的净值从1.991元变成了1.2252元,后者的净值更是从2元多向1元靠拢。
“高老板”迅速买进了这两只基金,因为净值低,能买到更多的份额。买入后,两只基金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广发小盘,在众多基金中表现很抢眼,等到涨到1.6元多的时候,有同事心动想买,“高老板”却又觉得净值高了,提醒同事“注意风险”。
不过,后来经过研究,“高老板”终于发现选择基金根本就不能光看净值的高低。他的心得是:“判断一只基金的好坏关键就是看它的成长能力,举个例子,分别投入10万元买净值1元和2元的基金,假设不算手续费,买到的份额分别是10万份和5万份,但倘若同一天后者涨了3%,前者涨了2%,前者尽管所持有的份额多,但收益肯定不如后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