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化”警示
2004年前后,中国学术界不断发出“避免拉美化”的警告。
所谓“拉美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或指经济发展模式及某一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在西语语境中,“拉美化”是个贬义词,其含义主要是指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贫困化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密斯早在18世纪即提出:“所有人都以利己之心为动机,从事经济行为,在公正法律的支配下,由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走向私利和公利的和谐统一。”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直到当代,还深陷于“坏的市场经济”的泥沼无法自拔。
“拉美化”给相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困扰。譬如城市农村发展失衡、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
以社会治安为例,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的谋杀率一般为万分之八,这在当时是全球最高的。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率已上升到万分之十三,是除了非洲以外所有其它国家的4倍!
有人这样归纳“拉美化”:穷人活得很苦,富人活得很累!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指出:不能忽视“拉美化”的警示作用。中国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的台阶之后,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同样可能是一个矛盾突显的时期。中国要避免社会经济发展因社会矛盾浮现而停滞不前,就必须防止“拉美化”!
由此看来,埃卢并非值得宣扬和羡慕的财富奇迹。从社会和谐共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展中国家出现埃卢这样的“首富”亦非幸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