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顾问 提供任何人简易学习的理财知识,聚合集体的力量,以生动真实的个人经历讲解理财故事。为您拥有稳健的家庭财务而生!
我们的目标:使每一个人成都能为自已的理财顾问
您的奉献:请记录您的理财经历,分享您的理财经验
   

富人去投资 穷人先投保

“其实穷人更需要买保险,”尽管保险公司各唱各曲,但不少保险代理人都认同,较低收入的家庭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更低,也最需要保险保障。

那么,较低收入的家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家庭的保险计划呢?



保障需求大同小异

年预算可差数千元

刘先生今年30岁,月收入8000元,刘太太与刘先生同岁,月收入5000元,有一个1岁的女儿。根据家庭的收入水平,刘太太设计了一套家庭保障方案,成套方案下来,每年要交保费11635元,平均每月用于保费的预算约970元。

按刘太太盘算,投保后自己和丈夫分别能得到的保障是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金,15万元的身故或高度残疾保障,女儿在18岁后能拿到7.5万元的生存保险金,18岁后25岁前还有5万元的身故保障。

李先生今年同样30岁,月收入3000元,李太太30岁,月收入1000元,儿子1岁。李太太家庭月收入远不及刘太太,只有其三分之一,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水平,李太太打算为家人购买保险。按她的打算,首年要交保费7645元,平均每月用于保费的预算约637元。投保后,自己和丈夫也分别能得到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以及15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和一定的残疾保障、意外医疗保障。70岁时,保险公司会返还自己和丈夫所交的保费。儿子在18岁后能拿到5万元的生存保险金,18岁后身故,能拿回尚未领取的生存金。

第一步:

投保险种分主次 先保障后投资

刘太太和李太太两套保险方案相比,李太太的保障略有不足,如,刘太太和刘先生都能得到终身的重大疾病和身故保障,而李太太的重大疾病和身故保障只能到70岁,孩子的生存保险金和身故保障金也不及刘太太家的丰厚,但是,李太太的保险方案同样已可以满足家庭关键时期的身故、疾病、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而且,李太太的保费预算可比刘太太节省近4000元,并不会给月收入只有4000元的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其实,中低收入家庭要想让有限的保费预算用在“刀刃”上,首先,要正确地确定投保的顺序。保险专家建议,家庭投保应该先保障后投资,具体说来,应该是先考虑寿险、健康险方面的保障,然后考虑养老险、教育险方面的保障,最后才应考虑注重投资功能的保险。

而在寿险保障方面,一些一年一保的意外险险种、定期寿险险种的费率会比终身寿险产品低得多,在健康保障方面,一年一保的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定期重大疾病保险的费率与终身型险种相比也要低得多(如表所示)。

仔细看看,李太太的方案之所以物美价廉,也是由于为李太太投保的产品主要定位于定期的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步:

投保顺序有讲究 先大人后小孩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不管家庭的收入水平如何,都可以考虑购买保险,且投保时也都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但需要牢记的是,投保金额的多少应该是以既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又能尽量地满足家庭成员的保障需求为原则。

保险专家建议,通常保险预算应该占家庭收入的10%到20%。也就是说,像李太太家那样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的家庭,应该每年可以承受4800~9600元左右的保费支出,而像刘太太家那样月收入在13000元左右的家庭,应该每年可以承受 15000~30000元左右的保费支出。

那么,在有限的保费支出下,不仅投保的险种要分主次,被保险人的确定要有先后,通常,应该是首先考虑给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投保,先大人后小孩。

一些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即开始筹划为其购买健康险、教育金等各种保险,甚至连养老的险种都考虑到了,却往往忽略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自己的保障,实际上,首先应该保障的就是家长的健康和家庭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夫妻间也应该以收入来源主体为家庭保障的重点,中低收入家庭保费预算有限,更应该着重注意这一问题。


关闭窗口

理财顾问(licaiguwen.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9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