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牛市浪潮,把社会各阶层卷入资本市场的浪涛中。而借道基金入市的基民,几乎成为这场游戏的最大赢家,基金这两年成为最“火”的词语之一。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基民开户数大约2000万。牛市里,基民是怎样卷入滚滚牛市,经历着怎样的“基民人生”?
基民众生相之学生篇
“玩心态”的学生“投资家”
基民小汪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名研二学生,自从去年开始投资基金钻研股票以来,他每天的事情就满满当当,忙得恨不能连上厕所也盯着大盘。
投资“多元化”
“我不够专业啊,能行吗?”刚刚接受采访的时候,小汪还一脸的诚惶诚恐。没过几分钟,他就颇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我的四只基金已经有了30%的收益率。”
小汪的基龄并不长,也就是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他从校园书摊上买了本《穷爸爸富爸爸》,就开始迷上了理财,并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只是看,因为还是学生,没有多少钱,也不敢贸然把父母给的赖以生活的钱投进去,于是就每天泡在网上,研究基金净值的涨跌,天天做笔记,十分认真。
去年12月,小汪开始感到,“再不进去来不及了”,于是就从网上找了一只大家推荐比较多的华安宏利“试水”,投入的不多,买了1000元,权当学习。
看着收益不错,他胆子渐渐放开了,今年又先后买入了上投优势、上投阿尔法,另外还买了一只LOF,一只货币基金,“除了债券基金我都有了。”他笑着说。
小汪的基金基本都是长期持有,“我看好明星基金经理”,“只要基金经理稳定,我就不会赎回”,到目前为止,他手上的四只基金已经给他带来了30%多的收益。
玩的是心态
小汪除了买基金,还买股票,也买权证,可谓真正的“投资多元化”。为此,他把全部资金的80%都投入进去。
当问及这么大的投入会不会担心风险时,他很自信老成地说:“投资玩的是心态,只要别贪婪,别害怕,就不会有问题。”
对于基金比较放心,小汪准备坚持走长线,对于股票,他前段时间给自己总结的教训就是:要建立“止盈点”,人一贪婪起来是很吓人的。他也曾为此付出过自己的代价。“就像用鸟笼逮鸟一样,进去7只的时候你想攒到10只就关上笼子,可没等到10只,里面的鸟就飞走了。”他跟记者举了个例子。
“该割肉的时候就得割肉,否则会更加痛苦。”他说。
没时间写论文
对于研究生来说,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是仅次于毕业论文的事情,这两天正好是小汪学校论文开题的时间,他却忙得有点顾不上了。
每天朝九晚三地看大盘,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也得带着笔记本电脑,看一会儿走势看一会儿书。
由于炒股买基金有了收获,小汪俨然成了他们学校小有名气的“投资家”,同学们炒股买基金的都过来找他咨询,他也乐得跟别人分享他以前的经验。
虽然时间上有些耽误,但据小汪的同学反映,小汪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保送读研的他除了本专业的内容,涉猎其他内容相当广泛。
由于对证券很感兴趣,他对记者表示,以后可能会从事证券基金方面的工作。
基金众生相之银行职员篇
“买基金就相当于娶老婆,不能随意抛”
基民张先生是一位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负责销售基金产品的员工,他对记者说:“我只买自己推荐给顾客的基金。”
“被逼”插柳柳成荫
张先生进入银行业几年,收入比较稳定,月入4000元左右。在接触基金之前,他一直采取稳妥的零存整取方式在银行存款。
2005年9月份,建行第一支基金建信恒久上市。基于2005年之前中国股市一直是熊市,很多人都被持续的低迷吓倒了,很少有人敢问津基金。
但是银行自己的基金卖不出去也不行,行长带头,要求员工每人都要买,于是张先生不得已认购了一万份。
谁都没想到2006年基金会涨得那么好。买的时候净值1元钱,持有到现在已经涨到了2.18元,翻了一番还要多。那段时间,张先生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喜笑颜开。
2006年6月份,尝到甜头的张先生又认购了2万元的银华优质基金,后来又买入了博时主题、博时裕富、上投双息等基金。到今年2月份,这几只基金已经给张先生带来了80%的收益率。
选择基金总是有理由的。张先生说,第一,这几只基金都是由建行代销的,他比较熟悉;第二,他更倾向于选择大的基金公司,觉得有保障;第三,因为自己是年轻人,没什么负担,所以倾向于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的股票基金。
铁定长期持有
说起基金的投资,张先生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做的短线操作。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博时主题。博时主题他一共投入了2万元,在年初他的收益有了4000元的时候,由于听到外界的传闻说股市要调整,就急急忙忙地赎回了。而要是持有至今,他的收益应该有16000元。
另一个是他去年买入的银华优质基金。认购时价格是1元钱,增长到1.8元的时候他就同样是因为传闻所以赎回了,而现在这只基金已经涨到了2.2元。
有了这两个沉痛的教训,张先生铁定了长期持有的心。
“买基金就相当于娶老婆,生病了也不能随意抛弃啊。”每次有基民想做短线操作的时候,张先生总是这么劝告。
张先生是个百分之百的基民,除了股票之外没有任何的投资。这除了银行规定的员工不能炒股之外,也与他相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有关。
“自己炒股票一没时间,二不专业,哪赶得上他们基金经理啊。”今年,他依然是个坚定的基民。
基金众生相之公务员篇
左手激情右手理性
基民周先生26岁,未婚,是上海的一位国家公务员。与很多老基民不同,他今年初才刚刚从“老股民”换成“新基民”的身份,目前仍处在尝试的阶段。
给儿子作教育基金
周先生工作几年,收入比较稳定。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经济学院的他,有很多同学死党在金融机构工作。在同学的介绍下,开始研究起了基金这种理财方式。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周先生看到深证融通100刚好推出了定额定投业务,想到自己的工资卡上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资金打入,他就琢磨着办一个定额定投。
但由于对指数基金并不了解,他觉得他投资的基金收益率并没有达到他所希望的目标。“赚钱太慢了”,一直在股市摸爬滚打的周先生有点适应不了这样的慢节奏。
于是很快,周先生就赎回了这只他不看好的基金,转投股票型基金。这次他选择了申万的新巴黎动力基金。由于只是开始尝试,他没敢买太多,投入了1000元钱。
今年4月份申万新动力做了一次拆分,周先生刚好买在拆分之前,2.27元买的。到现在虽然收益不多,但也比较稳定。
对基金懂得渐渐多了,他意识到基金是该长期持有的,于是准备长期拿着了。“打算留到结婚、买房子以后,作为儿子的教育基金。”他开玩笑地说,“没准能留到退休呢。”
99%的钱拿来投资
谈到投资的股票的时候,周先生眉飞色舞地告诉记者,“我在股市已经有了150%的收益。”
从去年2月份投资股市以来,周先生把自己资产的99%都投进了股市。“十二三万吧,大概。”“基本上是结婚新房的首付。”
在股市里,周先生抓的行情比较好。“好几只都翻番了。”一开始买低价股,像哈高科,3.7元买入,持有了一个月,6.9元卖掉,3万元瞬间就变成了6万元。
现在周先生开始跟着基金重仓股建仓,进行价值投资。
周先生是一个很善于总结的人。说到炒股,他说,前些日子的教训是:捂好股票,不要频繁买卖;现在的教训是:见好就收,落袋为安。说起从股民到新基民的原因,周先生说,基金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式,以后逐步加大投入,第二是现在的股市风险大了,不得不尝试采取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投资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