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迫无奈做股东,到主导上市公司股改—— 农行从金健米业赚了2亿多
1月17日,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控股的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27,下称“金健米业”)报收3.47元/股,相较2006年11月24日复牌时的2.18元/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已上涨近60%。由此,农行持股的账面价值达50662万元,比2006年6月被动接收该公司股权时高出27448万元。即从账面看,农行净赚2亿多。
“这完全是背水一战。”农行常德分行一位负责人感慨道。
外界评价说,作为首例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上市公司股改,农行入主金健米业不仅成功挑战了混业经营带来的种种困难,且通过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信贷资产保全、抵债资产大幅增值的新路径。可以称为是一次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上市公司股改的实验。
贷款收不回 被迫做股东
农行是在清收不良贷款的过程中被迫成为金健米业最大股东的。
1998年9月-12月,湖南省常德粮油总公司向农发行常德分行借款三笔,贷款本金共计21885万元。1998年12月12日,农发行将上述债权划转给常德农行。
2000年以来,常德粮油总公司经营状况日益恶化,开始出现严重亏损。2002年,该公司欲进行破产改制,农行贷款面临悬空的威胁。
鉴于此情,湖南农行责成常德分行采取紧急风险防范措施,维护信贷资产安全。常德分行于2002年12月25日向湖南省高院提起诉讼,省高院2003年11月20日做出判决,判令由常德粮油总公司偿还农行贷款本金21885万元及相关利息。
但当时,该公司除了持有金健米业1.46亿股国有法人股外,别无其他可执行财产。2005年6月,法院冻结了这笔资产,并进行了三次公开拍卖,但三次都告以流拍。
2006年1月22日,法院裁定将金健米业的1.46亿股股权按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1.59元/股,折价抵偿农行贷款本息合计23214万元,其中本金21885万元,利息1329万元。
2006年6月13日,农行常德分行将金健米业1.46亿股国有法人股正式过户名下。由此,农行成为金健米业最大的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为43.27%。
“危”中有“机”
然而,农行接手的却是一个烫手的山竽。
由于我国金融业之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投资参股上市公司。此次被动入主,使农行成为全国控股上市公司的第一家商业银行,面临着混业经营的崭新课题。
此外,根据证监会规定,2006年内上市公司必须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否则打入另类市场。而由商业银行主导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尚无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更为严峻的是,农行不仅是金健米业最大的持股人,还因该公司在农行有4个多亿的贷款而兼具最大债权人的身份。在股权处置时,如何兼顾股权保全和债权维护,难度极大。
“这是一场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没有退路的生死挑战。”农行湖南分行一位负责人如是评价。
事实上,农行曾一度选择了双向推进,即一方面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深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但在历经多方、多轮谈判后,发现战略投资者的目标均为博取股改利润,农行贷款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于是,股权分置改革之路成了农行惟一的选择。
而在全面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后,农行总行和湖南农行也意识到风险之中潜伏着机遇,“危”中有“机”。
首先,将不良贷款转化为控股股权,成为控股上市公司的商业银行,这无异于提升了农行的形象,提前把农行推进了混业经营的领域,从一定意义上加快了农行改革发展的进程,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其次,直接操刀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彰显农行的实力,提升农行的品牌形象,增强农行的竞争能力。
再次,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日后的混业经营奠定基础。
“只要把工作做好,不仅股权可以保值增值,不良贷款可以全额收回,4亿多贷款的债权也有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由此可以达到银企和谐发展,互利双赢的结果。” 上述农行湖南分行的负责人认为。
因此,农行提出了以股权保值增值和债权安全为前提,以银企双赢为目的,以依法合规、民主决策和严守秘密为原则,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工作思路。精心制定了化解股权风险、维护债权安全的实施方案,周密部署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们只期盼一种结果—成功。”该负责人说。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金健米业是我国第一支农业类上市公司,号称“中国粮食第一股”。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占有率,但经济效益平平。截至2005年末,该公司贷款余额达8.3亿元,其中在农行贷款余额为4.5亿元,占比54%。
股改之前,湖南农行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充分挖掘金健米业品牌价值和未来成长性等方面的亮点,综合考虑股改对于流通股股民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股改方案确定后,湖南农行又与金健米业就股改的相关宣传及向流通股股民的解释说明进行了认真准备,为股改方案的通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介绍,该行先后与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大众证券报等媒体进行合作,具体研究了宣传方案,确立了“两步走”的策略。即,“第一步”在公布股改方案后,从不同的侧面对方案进行解读,引导股民理解方案的好处;“第二步”在调整方案争取股民投票阶段,大张旗鼓宣传公司的优势、亮点和前景,增强股民的持股信心,争取支持率。事实证明,宣传方案成功唤起了中小股民参与投票的热情,保证了股改的成功。
2006年11月8日,金健米业调整后的股改方案顺利获得通过。公司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6.135股,非流通股东将所得转增股票全部转送给流通股股东,相当于流通股股东在原来的基础上每10股又提高了2.9股。由此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的送出率高达38.02 %,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金健米业在说服非流通股股东方面可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
“当时A股市场1352家上市公司中,已有80%以上完成股改。在股改接近尾声,多数公司对价日益艰难的情况下,金健能够推出一个大比例转增方案,本身就是农行的一种姿态和诚意。” 农行派驻金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2006年11月24日,金健米业终于复牌交易,复牌价2.18元/股。由于在停牌期间,股市大盘整体上扬,且市场普遍看好农行入主后的公司前景,金健米业复牌后股价一直呈现上涨态势。特别是自2006年12月4日开始,股票连续三天涨停,至12月6日,股票价格甚至攀升到3.27元/股。
农行密切关注着股市的变化,对三天内股票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的异常现象高度重视,并当即要求公司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价格。
2006年12月6日,金健米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上海证券报发布警示公告,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12月7日,公司股价在作短时间的向上冲刺后开始理性回落,市场价格得以稳定,也避免了因股市波动给农行股权和债权带来的风险。
随着股改的顺利完成,金健米业化解了被证券市场边缘化的风险,生产经营效益也在稳定增长。2006年1至9月,该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净利润506万元。银企互利双赢的目的基本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