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险种既有保障,又可享受利息和分红,如果三年后退保,所得到的利息加分红不低于同期国债……”家住迎宾路的李女士,听了销售人员的介绍后将3万元钱全买了这种保险。王女士没有料到自己跳进了一个投资陷阱。
据王女士介绍,2006年3月16日,她到一家银行办理3万元转存业务,刚进银行大门,便被热情迎上来的一名“工作人员”拦住,在问清王女士的来意之后,他极力向王女士推荐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
“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一种兼具理财与保障功能的分红保险产品,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而且可以享受分红,一年后就可以收到保险公司的分红账单,满三年后可以退保,三年所得利息加分红不低于同期国债……
王女士被“高于银行利息”吸引住,将准备转存的3万元钱全部买了保险。
2007年3月,王女士见保险公司的分红账单迟迟不来,给那名“工作人员”打电话,可是对方已经换号,王女士到银行询问,结果被银行保安告知,分红账单6月份才能下来,王女士意识到这里面有猫腻。
王女士找人帮她分析了合同,结果发现实际上她10年后才能拿回包括本金、红利在内的34260元钱,而非销售人员所说的3年。王女士找到保险公司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告诉她退保要承担1700多元的损失。最终,在王女士的强烈要求下,保险公司给她退了保。
一位业内人士提醒市民,理财要理智,特别是对一些收益高的银保产品,购买保险产品时应着重了解保险功能,不应该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比较。 |